生狐疑不解,彼此对望一眼后,便仍由可朱浑天和开口发问道:“李君既作此言,莫非是为李王求和而来?”>
“东西之所以分裂别途,两位自然也知。今魏祚绝于关东,齐氏得国想亦关东士民众望所归,然我家大王守于关西魏业亦是志向清高。前东西屡有交战、几成世仇,西朝宇文太师之与关东太祖皇帝各自立业,不能相容,亦使两国士民深有受扰。”>
李倩之先将东西敌对的渊源稍作讲述,旋即便话锋一转又说道:“但今两位人间雄杰俱已弃众辞世,这一番仇恨纠缠又何必继续下去?关东已是新世,关西亦需新人新风。太原王今之所以军处河洛、屡与齐师交战,乃是奉宇文太师前命引军来援,入境之后才知中外府师旅早已西去。王之留此实非本意,皆因困于情势所迫……”>
可朱浑元兄弟俩听到这话后,脸色都变得有些古怪。原来这段时间双方频频交战,你都是迫不得已,反而我们齐军是没事找事?>
这话说的多多少少是有点颠倒黑白,但所透露出来的意思却让可朱浑元兄弟俩忍不住的浮想联翩。是啊,东西之间的对抗始于孝武西迁、高欢与宇文泰之间的互相攻伐。但是如今几个重要的当事人都已故去,这份仇怨还有没有持续下去的必要?难道彼此间真的没有缓和关系的可能?>
可朱浑元与之前的斛律金都持类似的观点,那就是觉得李伯山不可能长期的驻守在河洛,尤其是随着宇文泰去世后关西秩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此关键的时刻,李伯山作为如今西魏屈指可数的强臣之一,最符合其人利益的当然就是入主权力中心而非滞留边境疯狂虐菜。>
可是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李伯山待在河洛这里屡屡出击齐师,打得他们各路人马要么大败亏输、要么提心吊胆,丝毫没有要引军撤离的意思。>
如今李倩之到来所透露出来的意思,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看样子李伯山在连场大胜之后也已经是志得意满,不想再继续交战下去,准备挟此大胜之势返回关西去争权夺势了。>
一念及此,可朱浑元便直接开口说道:“前者两国交战,皆因黑獭挑衅在先。如今其人为天不容,李王人间英雄,身入西朝以执国计自是英雄所为。若仍自困于黑獭旧命,盘踞河洛而不去,可谓是因小失大,辜负内外人望。今其既使李君来说,可见也有所觉,有何见教,不妨直言!”>
李倩之听到这话后便也不再兜圈子,直接提出了三个条件。首先就是河洛之间的齐军必须无条件的撤回河北,包括如今盘踞在九曲城的段韶所部人马。其次就是归还所有之前邙山之战中所缴获的西魏人员和物资。第三就是要将关西文武仍自滞留北齐境内的亲友送达关西。>
满足了这三点后,西魏方面便会释放包括赵郡王高睿在内的一批俘虏,并且不再与北齐进行交战,彼此订立互不侵犯的合约。>
饶是可朱浑元心中早有准备,认为李伯山就算要罢兵,所提出的条件必然也会极为苛刻。而在听完这三个条件后,太阳穴一时间也不由得气得突突直跳。河洛地区乃是他们北齐重点经营的区域,他怎么敢轻易答应对方的要求割让给西魏?别说不能答应,甚至连传话他都不敢啊!>
“李君旧曾在事我国,应当知我国力虚实。今时河洛之间,李王看似纵横无敌,所趁者无非我国诸军有失协同、国中也未尽全力罢了。今者西朝人事混乱,纵然我国有意割舍河洛,李王能分心治之?”>
可朱浑元望着李倩之沉声说道:“李王既然使君来问,想必也颇有请和之意。若欲止戈,尤需诚心,如若不然,待我国中师旅复入此间,与李王长论胜负,关西纷乱他又能置之不理?”>
双方便又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