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铁壁合围(1/3)

作者:天空之承
在慕尼黑战役的“战场枢纽”,米尔多夫,连日的炮火已将古老的城区变成不折不扣的焦土,大大小小的弹坑有时是双方官兵躲避枪炮侵袭的掩体,有时是草草掩埋阵亡将士的墓穴。得到帝国精锐部队的增援之后,德**队一改之前被动防御的姿态,利用夜战以及化学烟雾掩护连续发动战术反击,勇敢的斗牛犬竟逼得庞大的蛮牛步步后退。为了打开米尔多夫之战的不利局面,砸开德军重兵构制的包围圈,苏军不断加大炮击强度和持续时间,炮击范围也从米尔多夫城区扩大到了伊萨尔河对岸。在发起总攻之前,近千门苏军火炮和火箭炮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向德军防区倾泻了数千吨炮弹,米尔多夫超出地表部分基本已经消失,但顽强的德国守军仍在坚持战斗。由于火炮数量和射程处于绝对劣势,部署在伊沙尔河南岸的德军炮兵只好继续呆在用各种伪装手段保护起来的阵地内,直到苏军第二波步兵冲击发起之后,这些火炮才适时地支援城内守军。这一次,苏军一口气投入了20多个步兵营和四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在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的支援下,勇敢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不计伤亡地向前推进,而利用残存的建筑和街道地形,德军的精细战术发挥了比炮火更为凶猛的威力。两个小时之内,苏军阵亡者竟达到了3000人之多,大量的伤亡迫使苏军减缓攻势,而这又引发了一段长达两个小时的炮轰——由于持续炮击对弹药的巨大消耗,苏军动用大批车辆往前线弹药。随着夜幕的降临,这条重要的供应线成了德军伞兵突击部队利刃所向的新目标。

入夜,德军第1空降营分乘四十多架运输机由巴伐利亚中部飞往北部,在四个预定地点实施伞降突击。尽管苏联空军的夜间拦截能力较差,出于安全考虑,德军派出夜间战斗机全程掩护。经过大约一小时的夜间飞行,运输机群各自抵达目的地。这第1空降营是民主德国组建的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空降部队。该营以第三帝国时期的伞兵人员为班底组建,除接受严苛的训练之外,还创造性地引入了装甲空降兵的概念,在军事演习中曾有过技惊四座的表现。秉承了第三帝国时期的主要战术。德军伞兵们继续使用rz型快速伞,从极限高度跳出机舱之后,他们只需十几秒就能够接触地面,具有相当强的突然性和攻击性。只是这一次出于作战方式的特殊性,他们引以为豪的空降车辆和火炮并没有随同降落,略显孤独的伞兵们主要依靠制式枪械和手榴弹、轻迫击炮、反坦克火箭筒作战。

降落过程中,多数德军伞兵未遭苏军部队拦截。收拢兵员和战斗装备之后。四个战斗分队迅即朝着各自的预定攻击目标挺进,这些目标皆位于连接苏军后方与米尔多夫前线的交通要道附近,有的是巴伐利亚小村庄,有的是俯瞰公路的制高点。至于那些对于维持交通线至关重要且受到苏军重兵保护的桥梁,德军伞兵并不打算以弱攻强,而是以迂回方式进行破坏。临近午夜,四个空降分队相继抵达预定区域,他们犹如擅长夜间捕猎的山猫。以非常隐蔽而敏捷的方式靠近猎物,趁其不备发起致命一击。在德国境内,苏军官兵由于随时可能受到袭击而保持着高度警惕。但在德军伞兵们的突袭中,许多人甚至没来得及拿起自己的武器就成了枪下的亡魂,而战斗之顺利也充分体现出了这支德军空降部队的实力。接受了全面训练的德国伞兵们利用缴获的苏军武器弹药增强了战斗火力,并在敌人反击部队的必经之路上布设地雷和**。与此同时,携带无线电导航装置的伞兵潜行至桥梁附近,引导己方轰炸机前来实施定点攻击。

软肋遭到袭击,苏军指挥部迅速调集兵力实施反扑,四支德军伞兵分队能战则战,见当面之敌过于强大,便一面破坏交通设施一面引敌后撤。凌晨3时许。6架搭载x1型制导炸弹的德国战机飞抵目标区域,尽管夜战条件降低了它们的命中率,得益于精益求精的训练,他们投掷的炸弹有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